筑牢校园防控防线 守护师生生命健康
自3月9日我市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以来,市教育局认真落实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各项部署要求,统筹推进校园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强化精准防控,突出协同联动,切实增强疫情防控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多措并举保障师生生命健康。
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防控责任。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依法防控、科学防控围绕“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心任务,迅速激活应急指挥体系,每日召开疫情防控研判分析会,传达省市最新要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校园疫情防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责任与技术规范,切实增强校园防控疫情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校园疫情防控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行领导24小时带班值班,保证上传下达渠道畅通,一以贯之管好人、守好门、护好校,确保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平稳有序。
科学精准防控,抓实抓细防控举措。围绕“两案九制”,规范应急处置流程。科学进行桌面推演,实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按照《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四版)》要求,总结运用前期疫情防控经验做法,严格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健康教育管理制度、通风消毒制度、环境卫生检查等制度,压实“四方责任”,强化人员分工协作,构建信息互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疫情防控机制。加大摸排力度,精准掌握信息。用好大数据、智能化手段,自主开发“疫情智控平台”,精准掌握摸清与阳性人员有过司乘、接触史或活动轨迹有交集的师生员工及共居人动向,及时到所在社区、疾控部门和教育部门进行报备,遵守辖区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做好隔离观察、核酸检测等工作。加强对重点师生的追踪了解和关怀指导,严格做实复工(课)证明查验等制度、因病缺课(勤)追踪登记制度,确保返工返校的师生员工核酸检测结果、隔离期等条件符合要求。紧盯重点领域,狠抓关键环节。科学开展校园消杀通风工作,保证办公室、教室、食堂、宿舍、卫生间等重点场所的消毒工作,增加楼梯扶手、门把手、电梯等校园公用设备设施清洁消毒、消杀通风的频次。强化校门口值守岗位及重点防控工作人员安全防护,认真做好入校人员双码查验、测温登记、手部卫生消杀工作。充分发挥“红袖标”护校队作用,做好学生上放学管理,实行错时错峰、间隔列队上放学,减少聚集现象。强化人员管控,有效防范风险。教育引导师生员工非必要不聚集、不扎堆、少聚会、少串门,做到家校两点一线,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接触。严格执行闭校制度,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入校。按师生需求定期配发口罩,引导师生员工规范佩戴口罩,倡导学生在校期间不串座、不串班、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有发热、干咳、咽痛、嗅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的人员及时报告就医。
协调组织联动,打牢夯实防控基础。加大宣传教育,增强战疫信心。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LED屏等宣传阵地,普及卫生防疫知识,提升师生自我防护意识和个人防护能力。结合当前疫情形势和校园防控措施进行宣传教育,及时回应师生员工和家长关切,做到不信谣、不传谣,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居家监测学生、寄宿制学校学生等群体的心理状态,切合实际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识别化解学生心理危机。教育引导师生员工积极主动预约登记,有序前往接种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做到应接尽接、应接快接、应接早接,构建安全免疫屏障。充实物资储备,提供教学保障。优化防控物资储备专人、专账管理和出入库登记制度,及时保养维护测温仪、测温枪等设施设备,全面盘点防控物资储备情况,确保防疫物资种类齐全、数量足够、科学使用。加大优质网络教育资源部署开放和使用指导,切实保障居家健康监测师生教学和学习需求,提前做好线上指导教学、疑解惑等学习活动准备,确保线上线下教学同步,线上学习与线下指导无缝对接。全面督查整改,补齐短板弱项。由局班子成员带队成立督导组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集中检查,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的高效运行、隐患排查情况等方面发现的问题,责令即知即改,指导学校做到宣传教育到位、疫情防控到位、隐患整治到位、师生管控到位、物资储备到位、卫生整治到位,进一步压实疫情防控责任。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