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三家医药研究院所合力发展 助力新疆中药民族药传承创新
党建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新疆三家医药研究院所合力发展 助力新疆中药民族药传承创新
9月7日,在植物化学研究室,副研究员李晨阳使用旋转蒸发器对睡莲花水提取液进行浓缩。 (记者蒋晓摄)
新疆网讯(记者牟敏)新疆药物研究所、中药民族药研究所、维吾尔医药研究所是自治区卫健委直属的公益一类科研单位,是新疆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发的重要基地。日前,这三家医药科研院所成立了三所联合党委,让党建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同频共振,进一步推动中药民族药传承创新发展。
9月7日,在位于高新区(新市区)北区工业园的自治区药物研究所、中药民族药研究所、维吾尔医药研究所(以下简称“三所”)科研楼,工作人员正在调试各类实验设备等。
在新疆药物研究所,实验人员正在对睡莲花水提取液进行浓缩。新疆药物研究所副所长赵军说,该研究所主要针对新疆特有中药民族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主要目的就是将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如正在进行研究的睡莲花,这种药物在复方一枝蒿、祖卡木颗粒中都有使用,该研究所将进一步研究睡莲花中的抗炎活性成分,这也是今年的自治区课题。
“这是一个平台搭建的过程。”赵军说,大家优势互补,“三所”合力发展后,能对相关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
科研楼也建立了种类齐全的标本馆,为新疆的药用植物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了第一手重要资料。
新疆中药民族药研究所中药资源与栽培研究室副主任王果平说,库内标本近20万份,其中维管束植物经专家鉴定有127科781属,占新疆植物科的89.4%,包含双子叶第一大科菊科以及药用植物丰富的大科唇形科、蔷薇科、毛茛科、豆科等。这些药用植物的搜集与采集,为新疆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以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第一手研究资料。
“三所”通过管理机构整合,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学科特色,凝练科研方向,探索创新中医药研究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机制,形成集医药理论、资源、新药健康产品研究、安全性评价及成果转化为一体的高水平、开放、共享的区域中医药科研平台。
三所联合党委书记邢建国说,联合党委对三所研究方向重叠、优势特色不鲜明、人员规模小、创新能力弱的技术平台进行整合,组建了跨研究所、跨科室的5大新药研发技术平台,夯实了中药民族药传承创新的技术基础,三所联合党委紧紧围绕科技创新主题,2021年共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级科研项目47项,三所在科研硬件设施、创新能力、人才梯队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提升。
“三所”正式入驻高新区(新市区),对高新区(新市区)大力发展“3+1”产业中的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完善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政产研学商用”产业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高新区(新市区)科技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任江林说,2020年高新区(新市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产值,占全疆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的70%,三个医药科研院所的入驻,将从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多方面,为高新区(新市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